搭配书上知识学习用,看书的时候可以有地图参照

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戴黑框眼镜
上个月有一些做图的需求,手工搞了几张实在是烦了,就想着搞搞 AI 让它画图。
正好之前调研过这玩意的部署难度,在我拥有的设备里就 Windows 和 M1 最简单,Mac mini Inter 最难,本来想着在我的电脑上部署一个给同事调戏着玩,介于投入产出比太低就一直没做。
最后还是选择了室友的 Windows 部署,为什么选择了 Windows 呢,只是因为 M1 那晚在后备箱里睡着了。
忽略一些调研祛魅的过程,虽然过程很有意思,但过程有些个人化,所以先直接说答案。
这是我能找到的最傻瓜的方案下载包,也是实践过的方案。
这里有个最低配置前提,不满足这个条件就不要硬上了。
显卡 | 显存 | 内存 | 硬盘 |
---|---|---|---|
RTX 2060+ | 8G+ | 16G+ | SSD |
下载好之后一键启动就可以看到如下操作界面。接着就可以开始自己的炼丹之路了。
一些 Hugo 常用信息留存。
Hugo 使用的是 Go 语言自带的模板引擎, 模板的标签为{{}}, {{}}中包含的内容叫 动作
(action).
动作分为两种类型
{{.}}
点`.`代表传递给模板的数据, 表示当前模板的上下文, 他可以是go语言中的任何类型, 如: 字符串, 数组, 结构体等.
{{/* comment */}}
// 清除 pipeline 前后的空格
{{- pipeline -}}
// 清除 pipeline 前面的空格
{{- pipeline }}
// 清除 pipeline 后面的空格
{{ pipeline -}}
这两天的新闻是小猫咪纷纷删库,Page not found · GitHub - Dreamacro/clash
我确实也在用,以前没当一回事,但是有经验的一旦看到我电脑状态栏就很容易知道我用了啥,于是我就打算给状态栏的小猫咪穿个马甲。
这次忽略过程直接说方案,首先找到这个目录下的这个文件
通过经验对比发现它就是状态栏的图标
最近我有个需求,想用家里的智能音箱推送播放一些语音,用来做一些定时提醒和新闻推送,设备支持的话还能做 ChatGPT 的语音助手。
家里现在用的是首发的天猫精灵,我查了下这玩意很难做到自定义一些推送播放,硬件不支持那就只能软件先行。
市面上大部分的 TTS 服务都不是完全免费的,即使个人用也是那种有时间限制的一年内免费,虽然会在一年后要重新切换服务调整代码,但至少先把这个功能做起来。
做的过程中又想了一些使用场景
搞了大概半个晚上搞完了,这里记录下,怕自己忘了。代码不多,也不贴了,有需要的可以留言。也可以直接用,测试玩玩可以,但别依赖,因为不知道哪天服务就停了 。
最近我自己有个需求,经常需要将在多个设备间互相发送信息,在陌生的设备又不想登录,通过三方软件中转的还需要安装软件,于是就打算搞个临时网页剪贴板,一些临时的文字信息就可以很方便的共享。
产品需求也不复杂,个人用的东西只需要做到 MVP 就行。
既然需要存储,那就少不了数据库,之前在 Vercel 了解到有个 KV 数据库,简单又快速,于是这次的存储也选择了 KV 数据库。
域名就先随便选一个常用的,后面切换也方便。这次我没有选择 Vercel,而是选择了 Cloudflare,因为域名也在 Cloudflare 上,搞起来比较方便。
下班回家的时候看到楼下的桂花已经开始凋谢,这让我突然想起十一回老家时在车里放了一支从南京摘下的桂花。带着它跟我一起回了趟老家。
回老家后我见到了想见的人,也让想见我的人见到了我,这是驱车千里即使路上堵十几个小时也必须要做的事。
搞过博客的应该都知道,文字版本的文章都很比较容易处理,而图片存储一直是一个难于抉择的问题。
如果是使用 WordPress 还好,可以直接后台上传。但是现在很多静态博客都是 Hexo 或者 Hugo 这种方式,没有独立的后台,如何上传图片就变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
刚迁移完小站的时候新图片我是放在了当前站点的 public
目录下,使用固定 images/
的方式访问,如下↓
https://www.ppanda.com/images/3e04366b23d0490abb5dfdd6d1e8e5ca/Untitled%204.png
这会有个问题,一旦站点无法访问或者图片流量异常,就会导致整站任何资源都无法访问,而这又变成了一个风险。要有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的意识。
于是我打算把图片资源单独放在一个图床上,和小站的服务器资源分开,这样不但规避了高耦合的风险,还减少了图片有大量请求会拖垮源站的情况。
市面上的图床有很多,免费又好用的的却很少。我目前主要在用的是阿里云的 OSS 用来做静态资源存储,价格中庸品质还行,但是我现在还没有能备案的域名,阿里云 OSS 自动生成的域名看起来不太美观,所以阿里云暂时只能算是备选方案。
刚好最近在搞 Cloudflare,那么又到了薅 Cloudflare 羊毛的时候了。
Cloudflare R2 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。要使用 R2,需要先绑定一种支付方式,因为我没有信用卡,所以付款方式我选择了 PayPal,在 paypal 里维护下借记卡就可以通过认证了。认证完毕之后需要配置下 bucket,起个好听的名字,让自己不会忘记。
先看下改革成果,本篇文章的图片都会来自 R2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