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有在电脑端使用微信读书的需求,虽然微信读书也提供了网页版的方式,但是网页版的微信读书切还切去还是有点麻烦。 想到我平时使用最多的笔记软件是 Obsidian,于是就想着是不是能把微信读书和 Obsidian 结合起来做成类似 All in one 的方案。
我第一次的尝试是最简单的 markdown 内嵌 iframe 方案
但是微信读书做了一些限制,估计是为了防止一些刷时间的用户,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行不通了。
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戴黑框眼镜
上次搞了个 微信读书笔记自动同步到 Notion,现在我已经把读书笔记的内容都迁移到 Notion上了 微信读书笔记。
如果直接使用 Notion,生成的公开地址就是 Notion 自己的服务器,比如:微信读书笔记 https://zhuxiaojian.notion.site/80580de1183c45ecb8efc8b2eabee30a,这样的地址显然不够美观,而且别人看到这个地址也不一定愿意点进去。
于是根据网上的方案,我也改造成了 https://weread.ppanda.com/ 的方式。
具体方案如下,原文来自于 免费为Notion绑定域名,这里只是搬运留存。
这几年使用的最多的阅读软件是微信读书,留下了不少的读书笔记。直接在微信读书里面查找一些之前的笔记交互上比较麻烦,期间也找了不少的微信读书笔记导出的工具,都不太能满足我的需求。
我的主要需求就是自动同步,之前找到的方案大多都是需要手动同步,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忘记同步,效果上还是打了折扣。
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渠道发现了这个开源服务 weread2notion: 将微信读书划线同步到Notion,就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。
目前看这个方式是我暂时可以找到的符合我需求的最佳方案了。
先来看看效果 📖 朱小贱的读书笔记
收拾东西发现了一部遗忘的 iPhone 6S,卖二手觉得太亏了,当手机用又觉得太卡,于是打起了当副屏(状态屏)的主意。
手机不是 iPad,不能支持随航的功能,这条路基本上就堵死了。
大概搜了下,iOS 手机当副屏市面上的解决方案大概有几种
适用于 WiFi、USB 或 LAN 的 Windows 计算机桌面扩展、镜像和远程工具。支持以下应用程序:
第一种只支持 PC,第二种太贵了,所以都不符合我的需求。
那就只能继续找方案了。
新款的 Mac mini M4 发布了,同事开心的买了一台,他的旧 Mac mini 瞬间变成了糟糠之妻,我不嫌弃,就借过来研究把玩一下。
做网关和软路由网上流行的方案还是 Surge Mac - Advanced Web Debugging Proxy for Mac & iOS,但是这玩意有点贵,不是谁都有条件买入的,所以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就是 ClashX Pro。
这里必须要用 ClashX Pro,因为只有 ClashX Pro 才有增强模式
。
配置好自己的梯子并通过网络测试后打开增强模式。
此时准备工作已经就绪。
我们首次拟定这"十大信条"还是在 Google 刚刚成立没几年的时候。此后,我们时常会重新审视这十大信条,看看它们是否依然适用。我们希望始终贯彻这些信条,而您也可以监督我们是否言行一致。
自创建伊始,Google 就一直以提供尽可能出色的用户体验为宗旨。 无论是设计全新的互联网浏览器,还是对首页外观进行新调整,我们都非常用心地确保最终的结果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,而不是为了实现公司自身的内部目标或经济利益。我们的首页界面简单明了,网页加载速度非常快。我们从不出售搜索结果中的排名。对于广告,我们会清楚地将它们如实标记出来,而且广告内容也会与搜索相关,以确保广告不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。在开发新的工具和应用时,我们都会努力做到尽善尽美,尽可能让用户一眼就认同我们的设计,而不会再作他想。
Google 以搜索起家,而搜索也一直是我们的核心业务。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团队之一,可以心无旁骛地攻克搜索方面的难题,我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,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。 由于要不断应对各种棘手状况,Google 已深谙复杂难题的解决之道。我们的服务已让千百万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,但我们不断探索、追求更高境界的脚步不会停歇。我们为不断地改进搜索服务所做的投入,也有助于我们将掌握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于 Gmail 和 Google 地图等新产品。我们希望将搜索所蕴含的无限力量应用于未曾探索过的领域,并帮助用户在生活中更多地获取和使用越来越丰富的信息。
我们很清楚,您的时间非常宝贵,因此,当在网络上寻找某个问题的答案时,您一定希望瞬间就能找到,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满足您的这些需求。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尽快离开我们的网站 - 世界上大概只有 Google 能这么说。我们不断精简网页并提高服务环境的效率,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创造的速度纪录,现在的搜索结果响应时间平均只有几分之一秒。我们推出的每款新产品都非常注重速度,无论是移动应用,还是 Google Chrome(一款可快速加载新型网页的浏览器),都是如此。我们将继续努力提高所有产品的运行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