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

Posted on
哲学宗教 | 共 864 字,阅读约 2 分钟,浏览了

一个人必须知道何为美善的生活,然后才能有美善的言行

阳光创造万物?

伊壁鸠鲁:快乐是人生的目的,人活着就是为了享乐。他主张的不是纵欲的肤浅之流,而是能够持续一生的快乐。快乐并不在于积极的满足某些欲望,而在于消除痛苦,使灵魂平静安详

斯宾诺莎:通过理性(知识)走向真正自由(一元论,神也是实体)

洛克:为经验主义奠基

贝克莱:取消物体存在

休谟:不但否定了实体,连人的自我(来自印象)也一起质疑,不可知论

先验判断无法扩张我们的知识,是普遍和必然的

康德:我能够知道什么《纯粹理性批判》

实践理性是依据一原则或一格准而做的意志活动,人的自由,灵魂不死,上帝存在

费西特:界定自我价值(唯心)

谢林:关注自然世界

黑格尔:存在即合理

精神学现象 - 意识到对象是于主体对立的感觉事物 - 自我意识对外物产生欲望,对他者产生「我们」意识 - 理性以自然界为无限精神的客观表现,并以自己为无限精神相结合。

精神(正反合)有三个阶段(在己,为己,在己兼为己),逻辑学,自然哲学,精神哲学

逻辑学揭示了绝对者的内在本性(形而上学)

逻辑正反合三个阶段 - 确有某物(存有) - 它是什么(本质) - 形成观念(概念)

精神哲学三个阶段:主观精神,客观精神,绝对精神

主观精神:魂、意识和心智

客观精神:法律道德伦理

绝对精神:艺术宗教和哲学 精神内涵于感性的结合三种情况 - 感性多于精神(象征艺术,人面狮身像,精神局限于自然界) - 感性融合于精神(古典艺术,人的身体雕塑) - 精神内涵超出感性(浪漫艺术,绘画音乐和诗歌)

叔本华:以意志为物自体

尼采: 推崇四种德行:勇敢,洞见,同情,孤独。上等人应该具备以下特点:
- 孤独而独立,并以他人为工具 - 把生命奉献给一个统一的计划(艺术或哲学创造),并且愿意承受随之而来的责任于负担 - 健康,肯定生命,尊重自己,接受「永恒重现」之说

宣告神的死亡,目的是要验证自己有能力没有神而活下去

冒着生命危险去采取行动,否定了生存的意志,进化为了权利意志、

胡塞尔:存而不论

海德格尔:我(此在「在此的存在者」,存在的状态)是存在,存在不是我。向死而生

萨特:由自我承担一切责任

加缪:从荒谬走向幸福

📝 评论
评论区加载中,请稍等